东风化雨情 桃李竞芳菲——段松会创办河南城建学院记

作者: 时间:2022-10-10 点击数:

提起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市的老百姓们无一不知晓的,那是一所享誉省内外的建筑类高校,也是他们心中的鹰城最高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可很多人并不是太清楚,这所高校诞生的背后,凝聚了一位老人的毕生心血,他就是原平顶山市委书记——97岁老人段松会同志。

河南城建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和1985年的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当时段松会同志正担任平顶山市委书记(1982年6月至1986年4月)。正是在他高瞻远瞩、果断决断,以及河南省建设厅副厅长孟昭德等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才克服重重困难,得以成立并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初期,平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1983年6月,时任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孟昭德同志提议在平顶山市建立一所城建环保类中专,此事得到了段松会的积极响应,经双方磋商,确定联合筹办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学校从6月份启动,11月份河南省政府下文《关于建立平顶山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校的批复》,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给全市人民震动很大。

1985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树德,省委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韩劲草,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侯志英先后到平顶山市视察工作时,对平顶山市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韩劲草意味深长地对段松会说:“老段啊,你各项工作都好,就是一个城市没个大学。”面对上级领导出的题目,段松会没有退缩,他立即召集市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研究部署此事。会议决定上时任市城建局副局长兼平顶山城建环保学校党委书记井连春负责具体筹办事务。

井连春向孟昭德同志汇报后,孟昭德立即向国家建设部领导汇报此事,并得知国家规定暂时不得再建各类高等院校,只能设立专科分校。孟昭德立即想到他与武汉市城建局原局长、时任武汉城建学院的吴江院长因为工作关系,过去经常一起开会,彼此十分熟悉,通过他成立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的应该是一条可行的办法。

1985年5月22日,孟昭德陪同建设部教育局解思忠、杨鲁豫两位同志到平顶山市考察,并向段松会书记和张国荣市长汇报,并建议立即与武汉城建学院联系建立河南分院。他们的建议得到了段松会的高度重视,委派孟昭德和井连春赶赴武汉协商建校事宜并取得了吴江院长的同意,随后两人又进京向建设部汇报此事,得到了必须由河南省建设厅、武汉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市三方共同呈交请示报告后方能研究决定的答复。

1985年6月30日,受段松会等领导委托,孟昭德和王冲(时任平顶山市副市长)、井连春前往武汉,拜会了段松会的山西老乡王杰(时任武汉市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并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亲自与吴江院长沟通此事。第二天,孟昭德、王冲、井连春到武汉城建学院与吴江代表三方签署了“关于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的协议书”和“关于武汉城建学院拟在河南平顶山市设立分院的请示报告”,并连夜赶回,立即向段松会等领导汇报。7月6日,孟昭德、王学明(时任平顶山市副市长)、武汉城建学院凌永森和井连春一起到北京向建设部领导汇报。7月8日,国家建设部党组讨论并批准,同意在平顶山市建立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消息传到平顶山,鹰城人民一片欢腾,纷纷奔走相告,我们终于有大学了,今后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大学了!

省委、省政府领导韩劲草、纪涵星、阎济民、胡廷积等分别在批文上签字,表示对分院的支持和关心,同时得到了分管文教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侯志英同志支持!段松会在批文上写到“这是平顶山市一件大事,经过努力,已经省与部同意,我们一定将这个学院办好。”从1985年5月22日到7月8日,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仅用了四十八天就得到了批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史上的奇迹,填补了平顶山历史上没有高校的空白,这样的办学速度是段松会等人雷厉风行、不辞辛苦的结果。

1985年1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建立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的批复》,同意建立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属专科性质,招生规模为1200人,面向全省招生,招生和分配纳入省统一计划,学制为2至3年,学校由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领导。当时摆在学校面前的有三道难题。一是用地问题,二是师资问题,三是建校资金。

为尽快建好这所学校,河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武汉城建学院联合成立校务委员会,负责筹建分院的各项工作。段松会亲自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孟昭德和市委常委、副市长马连兴任副主任委员,武汉城建学院和我市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委员。校务委员会既是一个决策机构,又是一个执行机构,在全国属于首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与肯定,也被其他高校效仿。

为解决学校用地问题,段松会在学校第一次校务委员会就当即拍板为学校解决1300亩建设用地。当时参加会议的吴江院长深有感触地说:“平顶山市办事效率真快,在其他地方办个大学就是一年能批下来嘛,这里半天就拍板定案了,这所院校大有希望。”

为解决师资问题,1985年8月,段松会亲自赶赴武汉拜会了武汉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长吴官正,常务副市长王杰、主管教育的孙副市长,请他们协调武汉城建学院支援几位教授到平顶山工作,几位领导给与了大力支持。他还亲自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利用关系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等高校引进了一大批急需人才,基本解决了翌年的招生所需的师资问题。

为解决建校资金问题,段松会等领导向上级部门申请办学经费,并多方筹集,建校资金分批分期逐步到位,学校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1986年4月,段松会同志从平顶山市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并担任省委顾问委员会委员,他仍关心学校的发展。武汉城建学院河南分院从成立到独立办学,到建立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到升格为平顶山工学院,再到更名为河南城建学院,学校每一步发展的背后无不凝聚着这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更应该感谢这位为平顶山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世纪老人——段松会同志。

河南城建学院退休职工工作处 版权所有 豫ICP备13012610号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龙翔大道 邮编:467036